教学管理

school profile

论文——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整合探讨

发布时间:2010/3/15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访问次数:

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整合探讨
 
重庆市农业学校    杨国峰  401329
 
关键词: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  教育  模式
 
摘要: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但是就如何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摆在各个职业学校面前的大问题,是像其他课程那样课程化还是其他的模式,这里本人根据多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就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整合进行了探讨。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职业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学生生源由千挑万选出优秀学生到基本上就是多差生才会走进职业学校的大门的现象,这里的差已经远不是我们以前定位的双差生,而是表现为学习差、品德差、体能差、技能差、还有就是心理素质特别差等多差方面。针对心理素质差,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早在200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就发布了《关于加强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对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作为在职业教育战线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也深刻的领悟到职校学生的缺陷心理对职业教育的重要影响,为此国家教育部在多次反复提出《关于加强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全国各类职业学校都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但是大多数职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一直以来未引起重视,原因近年来职业学校的生存环境恶劣,招生恶性循环,学校为了生存,注意力主要在招生和就业上,所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已经意识到学生心理问题对学校教学、学生就业、学生管理等多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很多学校并不知道怎么样去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学校为了表示对这方面的重视也开设心理指导课,但是大多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更有甚的是相当多的学校根本就连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没有开设,就是一学期或一年搞了一两次讲座而已,然后就万事大吉,这样很难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指导的目的。
    我本人在2004年取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也有6年左右的时间,针对如何搞好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些想法,现提出以下拙见供同行参考。
    首先,要顺利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只有领导高度认识到高效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低成本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会降低学校的管理成本,特别是学生管理,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才会顺利进行。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学生恶习太多,难管,学校怕学生流失,有的甚至不管、听之任之,所以重庆出现一职业学校女老师上课管理学生被学生用极其脏恶的语言骂死的现象,最后学校还没有办法处理的情况。
    当然单纯的学校领导重视,对开展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搞好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好下面几方面建设,归纳为“一资格、一中心、一课堂、五室一张网”建设。
    第一,“一资格”是指学校至少要有一名具备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老师,并且心理咨询师必须长期参加心理专家或成熟心理咨询的案例督导方可独立开展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道德教育,所以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更是必须要有心理咨询职业资格的老师才可进行,这不仅是专业要求,更是职业要求。
    第二,“一中心”是指每个职业学校都应该建立自己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这个在高校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它是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机构和领导中心,由懂专业的校长负责,或由专职教师负责。中心建立工作接待制度、例会制度、会诊制度,作为学校独立机构,协调好与教务处、学生科等的关系,负责开设心理辅导课,管理“五室”,进行师资培训与对外交流等工作,形成“心理辅导中心———学校其它教育机构———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问题五级预防体系。全面管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该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
    第三,“一课堂” 即心理辅导课。它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基础文化、道德课,这是要在同学的行为上产生影响的指导课,所以该课程的开展要严防课程化进行教学。教学时通常以班为单位开设,其基本结构为:“引入话题——创设情境——展开讨论——树立样板——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深化。”
    引入话题:即利用学生的来信、咨询中所接触的学生关心的话题、新闻报刊中比较具有震撼力的实例等形式,引入所要讲授的话题。
创设情境:通过小品的表演、投影录像、讲好故事、听音乐、唱歌等形式,创设一定思维情境或营造某种心理氛围。
    展开讨论:由教师根据引入话题和情境创设阶段所呈现的问题来提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已得出结论。
    树立样板: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或提出自已的观点,或用其他正面人物的事迹,从正面来树立样板,引导学生的行为方向。
    联系自我: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来分析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已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任课教师常常将这一环节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来处理。
    反馈矫正: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联系自我,学生肯定得暴露出一些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其心理调整的反馈信息。
    总结深化:以名言警句的方式将课堂中所涉及的浅显道理理论化,以期从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实践,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和能力。
当然,心理辅导课主要是根据目标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不需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
同时,教学中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学内容必须从学生出发,充分引发学生的动机,选择教学事例与学生紧密联系,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成为主角;
(2)活动性原则:设计各种由学生主持、参与和组织发动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只起点拨、启发作用,学生在自我教育中逐渐省悟、成熟。
(3)情感性原则:课堂 教学的设计要极力避免把教学内容理论化、概念化、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师以自身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力求学生的情感升华。(4)同感性原则:心理辅导课是教师和学生共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心理年龄上要年轻化,切忌揭学生的“短”,泄学生的“密”。
(5)弥散性原则: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知识的线条结构,而应该具有色块结构的特点,要让学生由此及彼地散发开去,从而启迪悟性,开发心灵,产生交融弥散的美感。同时,答案不存在正误和唯一性,而是开放性的,丰富多彩的解答本身与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
    总之,目前对心理辅导课的探索不多,人们只在课堂结构、教学原则等少数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统一大纲和完善教材将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第四,“五室”即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档案室和心理松弛训练室是职业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设施。
心理咨询室:由有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有经验的专职或兼职教师担任咨询师,建立接待日制度,完善咨询员职责及道德规范,开通咨询热线、悄悄话信箱,设立情绪气象台等,架起咨询者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指导和帮助。
    心理测量室:目前国内唯一能够全面解决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测评工具是心海软件,其不仅包含《MHT》、《SCL-90》、《卡特尔16PF》等国内通用的量表,还具有自动扩充自制问卷功能。对学生进行定期测量或特别测量与监护,问卷的结果对有效预防、教育及矫正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阅览室:订阅《大众心理学》、《心理世界》、《心理科学》等报刊杂志,自办《心苑》、《心海导航》、《心灵之友》等小报,通过心海软件的文章新闻系统也能够及时把握和发布心理信息,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理性认识。
    心理档案室:利用心海软件的完整心理档案管理功能,建立全面、丰富、动态的学生档案,这当然需要培训必需的电脑等设备。
    心理松弛训练室: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基本的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及时调节负性情绪;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交往态度,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借助必备设备,进行团体辅导,以缓解学生压力,调节紧张情绪,排解生活烦恼。
    第五,“一张网”即中职学生心理健美工程。立足校内,加强与兄弟学校、其它社会机构的合作交流,举办夏令营、征文、社会实践等活动,形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总之,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要出多角度,多手段出发,进行模式整合,不断开拓创新,那么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取得显著成效,为学校的管理带来高效率,低成本,为职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  沈贵鹏.心理教育课程的理念[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3(1)
4、  陈旭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J].教育研究.2002(1)
5、  叶一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3 (3).
6、  教育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7、  教育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