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流失现状及思考
刘 荣 和
近年来,我校学生流失情况令人担忧,据有关数据统计,2002级是我校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但到毕业为止,总计流失人数上百人,而2003级的学生就本学期开校统计来看,流失最多的达十来人,更是触目惊心,更为甚者2004级新生也开始流失。因此学生流失成了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 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读书无望论”大有市场。一些家长认为现在工作难找,即使中专、大学等毕业也难找工作,还不如早点进入社会,不仅可以挣些钱,还可以学一门手艺糊口。
2、学生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个性心理品质因素造成的厌学、逃学、退学等现象是导致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
3、单亲家庭、无亲家庭、父母外出务工的,辍学率居高不下。这些家庭的子女因为各种特殊的原因,行为习惯缺乏必要的监护,尽管老师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去关心他们,但老师的关怀代替不了父母的爱,这些学生往往行为失范,生活、学习无规律,心理较黯淡、自卑、逆反,处于辍学的边缘。
4、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学习费用,这是导致学生流失的原因之一。其学习、生活费用,中下水平的农村家庭承担较为吃力。
5、学校教育管理跟不上,部分学生受老师影响较大,认为老师素质低下而不愿意就读。
6、学校设施、设备落后,特别是寝室条件太差,再加之现在部分学生娇生惯养的多,吃不下苦。
二、解决学生流失采取的主要措施
1、班主任对未到校学生家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家长意识到处于15-16岁的学生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让家长明白学生读书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对我校学生就业形式和整个社会就业形势的分柝与比较,突出我校的就业重点和美好前景。
2、对学习困难学生因材施教,使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降低知识难度,作业要求也因人而异,并适当结合当地生活、生产实际,进行实用技能的培训,让学习困难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现实价值和学习的成就感,使其兴趣倍增,辍学率降低。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我们要做到五个必须,即:(1)必须与其他同学一样看待,不得歧视他们;(2)必须耐心、细心、热心,要润物细无声,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交融的桥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3)必须对差生进行课辅导,让其知识跟上队伍;(4)必须抓差生的闪光点,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5)必须与班主任密切联系,有进步及时提出表扬,以激发学习兴趣。
3、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性格的学生加强引导,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娇生惯养的居多,从而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在外面受不得一点气,受了气后,总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了自己独尊,经受不住这种打击而退学。而另外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合群,因而觉得生活在群体中没有意义,从而萌发退学念头。还有部分学生由于中学成绩较好,在中学时是老师心目中的宠儿,到校后,得不到老师的重用,甚至因为当不上班干部就会萌发退学念头。因此要对这部分学生特殊的处理,尽量多找一点时间与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同时要教会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学习观和生活观,不能因为一点小事情而放弃自己的美好前程。并尽量给这部分同学提供表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4、对特殊家庭学生加大关注力度。建立特殊家庭学生、问题学生的初步档案,由学校行政、教师、同学、家长搭建起帮扶这些同学的整体联动机制,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鼓励其不断进步。禁止任何人将表现不良的学生推出校门,对这些学生要以更多的关爱帮助其健康发展。
5、深入持久地开展济困助学工作。学校师生等通过各种形式献爱心、送温暖、举善事、做贡献,以此弘扬社会传统美德。从而解决一些特困学生的学杂费、生活费通过这种形式得到解决。
6、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强化师风师德教育,特别是处在第一线的老师队伍的建设,尤其重要。我们的老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感知和认知社会,既要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要有对未来困难的准备。对学生要做到“三心”,即:充满信心、充满爱心、持之以恒,做到耐心。
7、尽可能在现有基础上改善寝室条件。
以上只是本人的比较肤浅的认识,要真正做到减少流失率,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及学校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