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忠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29.67亿元、同比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8元、同比增长7.1%。
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① 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再夺丰收
● 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出台稳粮扩油10条硬措施,夏粮面积、总产、单产同比分别增长0.6%、1.3%、0.7%,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目前丰收在握。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完成大豆播种171.2万亩、油菜扩种42.1万亩,油菜籽产量60.7万吨、实现“16连增”。
● “菜篮子”产品全面增产 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1419.8万头、同比增长4%,蔬菜产量1814.03万吨、同比增长4.5%,水产品产量45.7万吨、增长4.7%;牛、羊分别出栏30.7万头、233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5%、0.8%。
② 农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 生态特色产业加快培育 培育区县“一主两辅”特色产业,新获批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
● 农产品网络销售势头强劲 策划打造长假游、清凉一夏、邮乐购直播等活动,举办渝北区放牛坪梨产品推荐会、巫山脆李品牌产销对接推荐会等,前三季度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58亿元、同比增长18.1%。
● 农业会展全面起势 先后举办第十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第十四届中国奶业大会、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第二十一届西部农交会等多场全国性论坛展会活动,其中西部农交会签订农产品购销订单126.7亿元,签订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投资协议311亿元。
③ 农业科技创新多点发力
● 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优化设置水稻、玉米、薯类等16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潼南区、荣昌区成功入列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 创新平台加速培育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中国(重庆)花椒产业研发中心等14个“国字号”“区域性”“特色化”平台加快建设。
●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扎实推进 研究出台全市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方案。推动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汇聚院士专家285人,实施13个项目联合攻关。
● 创新成果推广有力有效 成功向农业农村部推荐农业主导品种3个、主推技术3项。庆油3号、庆油8号两个品种入选全国冬油菜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推广面积分别达到201万亩、100万亩。
④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 完成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村级试点任务,有序推进整镇试点。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率达39.6%。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形成《永川区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行使指导意见》《梁平区农村居民房屋抵押登记实施细则》等制度成果。
●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巩固提升 按照数字重庆、数字“三农”的建设初步建成“渝农经管”数智平台,平台集资产管理、流转交易等功能于一体。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全市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占比达90%、超过10万元的村占比达70%。
● 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快构建 市级以重庆土交所为依托,区县建立服务公司,乡镇建立服务站,村建立服务点,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互融通的全市统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